4月20日,為深入貫徹落實肇慶市全域推開“省、市、縣三級文藝工作者掛點聯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”的精神,切實做好非遺民俗舞蹈花棍舞的傳承與發展,懷集縣文化館、冷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懷集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冷坑鎮中心幼兒園舉辦了“傳承非遺民俗舞蹈·助力鄉村文化振興”研討活動。
在研討會上,肇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、懷集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、民俗專家、文藝志愿者李羅斌表示,冷坑鎮中心幼兒園作為花棍舞的傳承基地,在弘揚非遺文化的傳承、發展和傳播的同時,應創新與現代生活相融合,促進花棍舞走進生活。積極下鄉演出,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助力鄉村文化振興,讓民俗舞蹈為鄉村鑄魂。
據悉,冷坑花棍舞由愛三村始創于清嘉慶三年(公元1798年)。其時正值春耕,村人把村姑們在田間勞作的優雅舉止編成了棍舞。自此,愛三村便形成了以圓鼓擊樂伴奏、花棍為道具跳舞慶賀豐收的習俗,并逐步演變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“花棍舞”民間藝術表演。目前,冷坑花棍舞是肇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
冷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人表示,冷坑鎮素有“六祖頓悟圣地”之稱,也是“全國重點鎮”,有著博大精深的佛學文化和厚重的歷史文化,是研究禪宗文化軌跡的重要脈絡。為此,冷坑鎮無論是在民俗宗教文化,還是經濟發展狀況等方面,都展現出其獨特的歷史魅力和文化內涵。通過這次研討會,他們今后將積極開展非遺民俗舞蹈下鄉活動,為廣大人民群眾獻上一場場“文化盛宴”。
西江日報記者 袁麗娟
通訊員梁萍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