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高要區白諸鎮北岸村的遺志堂碉樓。西江日報記者 吳勇強 攝
在肇慶高要區,有不少的有歷史、有故事的古建筑散落在各鎮、村中,這一幢幢飽經滄桑的古建筑,布滿了歲月如歌的痕跡。其中最引人矚目的,便是嶺南特有的碉樓。這些穿越民國的百年碉樓,不僅是“過去式”,更是“現在進行時”,它們值得我們去思考該如何融入尋常生活。
在高要區白諸鎮北岸村,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里有一棟樓齡近百年的碉樓——遺志堂。遺志堂從1927年開始,由商人黃玉建造,花費了3年時間才竣工。樓高四層26米,占地面積(包括花園)約800平方米。遺志堂的建筑風格是較其他碉樓滲入了更多的西方元素,如羅馬石柱、陽臺露花、門窗雕飾等建材,據說當時建造時都是從意大利等國家進口的材料。
與其他無人打理的古樓不一樣,遺志堂一直由黃玉的后人所打理,因此當你走進碉樓時,不僅不會感覺到荒蕪,反而會為其氣派的設計而驚嘆,就是那種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這棟樓的豪華。
雖然建筑風格與其豪華的氣派讓遺志堂在北岸村的建筑群中,顯得鶴立雞群,但經過歲月的磨合,風霜的磨洗,使遺志堂與村落糅合成最和諧的景象。
“大隱隱于市”,如今,這座見證著歷史變遷的百年碉樓不僅僅是活化建筑,更是活化一段凝固的歷史和文化,它像戰士一樣守衛著我們的村民。新與舊、過去與現在,在這里相融相生。
西江日報記者 袁麗娟 整理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