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托管服務利用農機進行播種。 西江日報通訊員 供圖
西江日報記者 劉浩輝 通訊員 何麗玲
近年來,懷集縣逐步構建當地農業專業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,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產業,通過扶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,推動農業現代化,減輕農戶種田負擔,有利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,助力農民增產增收。
日前,記者在懷集大崗鎮譚珠村的田間地頭看到,伴隨著陣陣機械的轟鳴聲,耙田機、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,農民搶抓農時,播下豐收的希望。
“今年,我公司被懷集縣遴選為農服組織,在全縣范圍內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和農業機械維修等。”肇慶左起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意興告訴記者,目前在懷集縣服務農田面積有2000多畝,其中早稻有300多畝,還有80畝正在耙田、插秧,預計兩天內可以完成。
譚珠村村民李女士為了利用好該村的撂荒地,今年開始承包土地。雖然祖輩都是農民,但對農機操作、施肥播種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不熟悉,農業生產難以順利開展。經介紹,李女士了解到農業生產托管可以為農戶提供水稻耕種、施肥、統防統治和收割等服務,全程自己不用操心,她便與肇慶左起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簽訂協議。
“這種托管方式為我們剛開始發展農業的農戶帶來很多便利,也為我們發展農業帶來信心。”李女士說。
記者了解到,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是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,用農機替代人力服務,為農業生產的耕、種、防、收全鏈條提供專業化服務,耕地托管后,可全程實現大型機械作業,使“單打獨斗”的農業生產變為規?;?、集約化、機械化生產,促進水稻規?;鞴芾?,提高生產效率,幫助農民節本增收。
農業社會化服務是“三農”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,是推動適度規模經營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,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,有利于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、切實保障糧食安全。2023年,懷集縣共遴選了9家農服組織,在全縣范圍內為農作物提供耕、種、防、收等環節的服務,有效解決農業生產環節多、品種多、鏈條長、勞動強度大等問題。
懷集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:“懷集縣正加快創建三級協辦體系,目前已經創建了縣級運營中心,未來將充分利用縣級運營中心的引領帶頭作用,整合全縣的機械設備,提升作業人員的農業技術,進一步建立鎮級服務中心與選聘更多村級托管員,在全縣范圍內集更多的力量做好生產托管服務工作。